最近王健林的话在网上一下子火了,他在接受采访时谈到“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,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”。网友们瞬间炸裂,原来一个亿是一个小目标,于是乎各种调侃和段子层出不穷,甚至有文章洋洋洒洒数千文详细阐述了这句话折射出的贫富差距。然而如果我们回到王健林说这句话的初衷,我们会发现他其实在讲的是一个成功的秘诀。
先定一个小目标,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最符合人性的。人是一种缺乏耐心的动物,正因为如此,我们才会对耐心这个品质大加赞赏,有很多赞美耐心的文字。但耐心是不符合人性的,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,大多数时间是靠狩猎和采集来维持生存,在自然环境下,迅速决策,迅速行动才能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来,耐下心来思考在当时的环境一定是作死的节奏。那么问题来了,在现代社会,我们面临不是自然环境的威胁,而是更多复杂的事物和问题,比如解决环境问题,解决贫富差距等,而解决这些问题恰恰需要我们耐心地去思考,一步步的去解决。但是大多数人是做不到,这并不是你的错,因为这是我们的天性,这种天性是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,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。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复杂事物的时候,首先大脑就会产生一个信号,“我做不到,太复杂了”,然后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,因为当我们自己都认为做不到的时候,最佳策略是放弃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我经常会买一些喜欢的书籍放在家里,有的很厚,有的很薄,但是对于那些非常厚的大部头书籍,尤其是还非常难懂的时候,往往会放在橱柜里,束之高阁,而根本没有去翻看的欲望。我想这也是拖延症产生的一个原因,比如说你想去健身,你期望能练成像施瓦辛格一个健壮的体型,但是你知道那太难了几乎不可能,于是乎你什么都没有练,哪怕是一个俯卧撑;你想去跑步,但是你知道自己走路10分钟都会气喘吁吁,你觉得自己根本跑不起来,于是乎你根本没有去跑,哪怕是几十米;你想去学一门新的技术,但是你光看到那本厚厚的书籍就已经头疼不已,于是乎你可能会像我一样连翻看的欲望都没有了。所有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,面对复杂和艰难的事物,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连尝试都不会去尝试,这在自然环境下是一个最佳生存策略(有那时间研究可能多摘几个果子更现实一些),但是在现代人类社会,这种策略已经无法适应了。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,我们现代人类面对的更多的是复杂的事物,而不是摘几个果子这样简单的事情,我们需要更加耐心的思考而不是迅速的决策和行动。关于这一点,丹尼尔卡尼曼在《思考,快与慢》中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。那么我们如何去处理这种矛盾呢?说到这你可能已经明白了,是的,先定一个小目标,王健林先生作为内地首富,已经证明了这是一个绝佳的策略。所以啊,同志们,我们的眼光不能光盯着人家有多少钱,还要去想一下人家是怎么有这么多钱的。
先定一个小目标,是符合心理学原理的,当我们将大目标,复杂的大工程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的时候,我们会更加容易地去实现,而且我们每实现一个小目标,都会对我们产生正向激励,刺激我们去实现下一个小目标,最终一步步完成这些小目标之后,我们已经走了很远,远到让外人看来是难以实现的一个大目标。还是拿读书举例,在面对一本大部头的书时,如果你不期望一次读完读懂,你可以定一个小目标,比如今天我就读一个章节,甚至就一页,瞬间觉的很容易实现,有木有?当你真正读了一页之后,你又会觉得再读下一页也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,好吧,继续。看,这样的小目标是不是更容易实现,并付诸行动?再举一个例子,我们很多人都知道Elon Musk移民火星的计划,但是这个计划在最初的时候对于人们是一个天方夜谭,Elon Musk却坚信可以实现,于是乎,他定了一个小目标,先造火箭,最好是可以回收的火箭。造火箭也是一个复杂的事,那么再定一个小目标,找到一帮火箭专家,雇佣他们,到这里,这个目标对于亿万富豪Elon Musk来说已经很现实了。在SpaceX造火箭的过程中,他们也是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,先造成能飞上天的火箭,这个有现成的技术,之后再造出一级火箭可以回收的火箭(而且先实现陆地回收,再实现海上回收),然后再造出二级火箭也可以回收的火箭。好了,到现在恐怕再也没有人觉得Elon是在天方夜谭了吧。
先定一个小目标,是现代人面对复杂事物的一个最佳策略。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是你的愿景,而要实现这个愿景,就先要从一个小目标开始,我们都知道,开始其实是最难的,一旦开始了,一步步走下去,可能到最后你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经走了那么远。所以啊,从今天起,要想走向人生巅峰,要想赢娶白富美,先定一个小目标,比方说先把今天这碗鸡汤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