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个国家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”这句话是不是特熟~哪个国家和哪个国家闹矛盾啦,闹完矛盾又和好啦,和好以后又矛盾啦,这时候总有人会出来用这句话指点一下江山。
这句话看起来蛮对的,如果往深去剖析,也就是说,如果你能够抓住利益这个点,那么你们就是朋友,如果抓不住这个点,那么你们就是敌人。核心在于利益,但是不是还有感情深,一口闷,两肋插刀也无悔嘛?这个和利益完全无关啊。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,我们应该讲利益,还是讲感情呢?
其实很多看起来很对的话,都是两面性的。比如“永恒的利益”,背后是“仁者无敌。”“血浓于水”的背后是“亲兄弟明算账。”“有备无患”的背面是“车到山前必有路。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,也有好饭不怕晚。单独看哪一句都是对的,但是合一起感觉就是文字的博大精深了。为什么呢,因为单独看一句的时候,你脑子里前置的条件是这一句的条件,合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前提条件不一样,道理就不一定了。
那么感情和利益呢,很多人觉得“我只要在乎利益就行了,想怎么背叛人怎么来,反正没有永远的朋友。”另外一些人觉得,“人与人之间就是要讲感情的,重情义重关系仁者无敌,自然会有人来帮你的。”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?
2、利益相对于感情,的确能够更大概率的维持关系的稳定。但是作为人类这种社会性的物种来说,我们和身边的人交际的时候只讲利益是远远不够的。
感情和利益,都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交换物。之前熊老师讲过一个职场生存攻略,我们年轻人,当刚进入职场,没有能力,没有政治财富上的资源的时候,唯一可以交换的就是忠诚。忠诚的本质就是劳动力和热诚的情感,对于上级来说,这都是有用的,可以交易成利益的。
利益和感情是可以互换的,很多饭局维持感情,不就是为了下次合作的时候省去相互了解的成本?很多利益合作关系多了以后,人与人之间自然会有一个相互信任的阈值提升,容易变成相互欣赏的友谊。
而谈论感情,在很多时候是可以省下好多利益的。比如老板的策略,喜欢用小恩小惠来结好下属,大多数的属下因为一份欣赏和肯定燃烧起了青春和热血。很多美女利用自己的美貌,付出一点点恩惠和青睐,获取利益上的收获和积累。
一个人只按照利益行事当然可以,但是适当谈论感情,可以事半功倍。一个人如果天天大喊情义,用情义拉帮结派,也可以,但是想要关系长久,必须得付之利益。比如项羽和刘邦,项羽重感情,刘邦搞封分,结局就不同。
3、很多我们之前以为的重感情的24K金友谊,比如管鲍之交,蔺相如与廉颇。其实背后都有利益的因素。鲍叔牙是看重管仲的大才,才举荐给齐桓公,为了齐国的兴起,后面说双方怎么闹就是24K纯金,那是因为背后齐桓公,管仲,鲍叔牙三角相互制衡的结果。蔺相如也一样,为什么要交好廉颇,因为蔺相如是大太监的家臣出生,不和廉颇结交很难得到贵族集团的支持。
所以谈论感情的那些人,未必被感情驱动着行事,而谈论利益的人,也未必不用感情。感情和利益是我们做事情的左膀右臂,如果我们非要断掉一只手,那怎么算都是亏的。
在人际修行中,谈论利益,行动也按照利益来的-理性人;谈论利益,行动却按照感情来的-心软人;谈论感情,行动也按照感情来的-没长大的宝宝;谈论感情,行动却根据利益来的-伪君子。好马出在腿上,好汉出在嘴上。那些小人发朋友圈的时候也会说“最近犯小人”的。
重感情,重情义,以情义来行事的人,并不比那些重利益的人来的道德高尚。重情义三个字不是用来自我标榜的,但是可以用来夸人。我们一般描述一个做事体面的人,会说他“重情义,但是讲原则!”比如教父里面的柯里昂。
很多人以“重情义”自诩,其实是因为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有限,他没有能力去照顾别人的利益,或者给对方回报而已。所以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或者朋友强调“我这人重情义”的时候,赶紧警惕,这往往是忽悠你白干活的开始~因为那些最深的感情,都是藏在利益的后面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