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少年来,传统观念推崇的励志名言一向是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。的确,不经历风雨,如何见彩虹?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,说明成功难免历经失败,但有人却因此认为失败次数越多,成功的希望就越大;有的还以失败为荣,觉得自己至少去勇敢地尝试过……
人生就像是抛物线,失败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事,但失败并不总能使人头脑清醒。相反地,失败经常会造成心情沮丧、判断失误、丧失斗志,抑或情绪激动失控、团队不和,往往会导致下一次的失败,形成连锁反应。
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过种种失败后,终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,他一生中发明了1000多种产品,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“失败乃成功之母”这句话用在他身上,十分贴切。然而,作为一个刚创业不久的年轻人,如果他屡遭失败,他会耐着性子再去尝试第四次、第五次吗?假设爱迪生始终连第一件发明也完成不了,那他还有信心去着手后面的1000个发明吗?所以在一定情形下,成功或更能引导有志者走向成功。
其实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所见更多的是“成功是成功之母”。翻开近年的财经新闻,人们看到许多成功企业都是以优秀的企业和商业模式为标杆。如百度以谷歌为标杆,京东向亚马逊学习……他们都是从照着标杆接着做,再不断改进,最终达到成功。
成功都不会是偶然,为什么做同样的事,有的人能成功,而有些人则总是失败?笔者认为以下几个要点,创业者不妨参考:
1、成功者尽管路径各异,却有一定之规。之所以人比人气死人,就是因为以己之短,比人之长,越比越灰。与其老想自己没什么,不如多想自己有什么,然后设法把它用好做好。
2、一位教育家曾说过,“尖子”生之所以成为学习上的“尖子”,是他们进行的是“尝试—成功—兴趣—更大成功—更浓厚兴趣”的良性循环。
3、贝尔纳是法国著名作家,他在一家报纸上刊登过一道有趣的有奖征答题:“如果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,你应该抢救哪件藏品?”该题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参与,
得最高奖金的答案是这样:“我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件藏品”。获奖理由是:“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,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。”
此外,对于创业者来说,除了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外,制定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,也是迈向成功的明智选择,因为这需要对自身的条件心知肚明;可有些人却偏要制定远远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,达不到就怨这怨那,何苦来哉。
最后,每一个创业者都可能成为非凡的老板,他能不能达到这个高度,很大程度取决于周围人和社会环境对他有没有信心。只有所有人对创业者有了信心,他对自己才会有信心。一个人只要有了信心,他就会喜欢上自己的工作,那么成功对他来说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。而一旦获得成功、得到鼓励,他就会不断去尝试新事物、进而取得更大的成功。
所以说,在如今企业的经营中,虽然需要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,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迅速找到成功的关键,并以此作为今后的行动指南。